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 > 招聘详情

2022沈阳于洪区人民检察院派遣制检察辅助人员招聘拟聘用公示

分享至

辽宁中公快讯

辽宁微信公众号(lngkzxz)

立即关注

热门招聘关注查看备考干货关注查看实时互动关注查看

中公微博关注微博

中公qq群加入qq群

辽宁中公官方抖音账号关注

辽宁招警招聘信息

全部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

辽宁省招警考试信息快速查询

考试信息

考试公告

职位表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名单

录用公示

考试政策

考试新闻

报考指导

报考指导

备考指导

行测

申论

公公基础知识

面试

公安基础知识

考试热点

考试题库

试题题库

模拟题题库

招考信息

2022年宏伟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辅警拟聘用人员名单

2022沈阳于洪区人民法院派遣制司法辅助人员招聘拟聘用公示

2022沈阳于洪区人民检察院派遣制检察辅助人员招聘拟聘用公示

2022抚顺市公安局顺城公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成绩公示及面试通知

2022沈阳于洪区人民法院派遣制司法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总成绩

考试题库

2018年辅警考试题库:十九大中的数字梳理

2018年辅警考试题库: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

2018年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修改”考点解析

2018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

2018年辅警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

阅读资料

2023国家公务员辽宁考区:攻克“利润”小土坡

2023国家公务员辽宁考区:“乔装打扮”的小对策

2023国家公务员辽宁考区:“三步走”解决比重增长量的计算

2022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啃”下申论归纳概括题这块硬骨头

2022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之转折讲解

在行测考试过程中,每每提及数量关系都已成为大家的老大难,为了让数量关系不再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就需要大家在前期付出一定的努力,对于每一部分的问题,进行逐一突破,今天就跟中公教育一起来尝试攻克其中的一个“小土坡”——利润问题吧!

对于利润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些以下这些常考的量: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打折率。

除了常考的量对于一些常见的公式大家还是需要来记一下。

在利润问题中,多数题目都是利用公式去解题的,简单题目利用公式直接求解,稍微复杂点的就需要我们通过方程,利用公式构造等量关系去求解啦。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题来一起看一下利润问题的解题思路吧。

例题1

小明去卖苹果,已知苹果的进货价为每千克10元,小明购买了300公斤苹果,上午时小明以每千克15元的价格卖出了100公斤苹果,下午时为了全部卖出,于是打8折出售。问小明总共卖出多少钱?

中公解析:本题想求解总共的售价,而在题目中总售价=上午售价+下午售价。又因为售价=每斤售价×重量,所以我们只要解出上午和下午的单价和重量就可以解决问题。上午:总售价=15×100=1500元;下午:每公斤售价=15×0.8=12元,售出重量=300-100=200公斤,总售价=12×200=2400元;总共售价=1500+2400=3900元。

例题2

某水果批发商从果农那里以10元/公斤的价格购买了一批芒果,运送到某地区售出,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有5%的芒果磕碰受损和另外5%的芒果过度成熟,因此无法卖出,其余部分以25元/公斤的价格售出后,如果不计运输等其他费用,这批芒果赚得利润12000元。则该批发商从果农那里购买了多少公斤芒果?

a.480 b.800 c.960 d.1000

中公解析:c。设批发商从果农那里购买了 x 公斤,则只卖出了(1-5%-5%)x的芒果,芒果单价为25元/公斤,根据利润=售价-成本列出方程25×(1-5%-5%)x-10x=12000,解得 x=960,故本题选 c。

以上就是关于利润问题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钻研,准确把握。学习之路,中公教育伴您前行!

主旨题要想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提升做题速度,对关键句有敏感度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理解题目的速度,不至于一遍又一遍地无效阅读,可以帮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文段重点,节省时间。其中对策句想必算是大家刷题时“出镜率”很高的一位,很多文段主旨也倾向于选择对策句。但是很多同学只能认出明显的对策,比如由“应该”“必须”“需要”……引导的句子。殊不知,能表达对策的,远不止于此。中公教育以下面题目为例:

例题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网红店的起起落落,在互联网时代,既令人感慨,也令人警醒。只有“爆红”没有“长红”,这些“网红”店失败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其重要原因一定是服务质量及其所塑造的形象与现实的严重脱钩。可以说,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网红”,都不是真“网红”。只有消除了短期谋利炒作的心理,踏踏实实做品牌,以质量和服务取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才能赢得长远,否则注定就是昙花一现。

根据上述文段,作者想表明:

a.网红店盛名之下兼顾服务与质量难

b.网红店“长红”需要靠服务与质量

c.短期谋利炒作心态做不出驰名品牌

d.时间是检验网红店“长红”的标准

【中公解析】本文首先引出话题,互联网时代网红店难以持续发展,下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网红店服务质量、形象与现实脱节。最后强调只有踏实的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才能持续发展。文段重点为尾句,强调网红店要以质量和服务取胜,符合观点的只有选项b。选项a中的“兼顾服务与质量难”无中生有;选项c为文段非重点;选项d,由“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网红’,都不是真‘网红’”可知,时间是检验网红店的手段,而非标准,选项d表述不准确。故本题答案选b。

虽然题干里没有直接表达对策,但是却通过条件句引出了作者对此事的建议。中公教育提醒大家,当文段尾句是假设句或条件句时,其实也是在发挥引导对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如果+做法,那么+结果。若是好结果即要采取上述做法,若是坏结果即不采取上述做法。

(2)如果+(目的),那么+(做法)。即应采取上述做法。

(3)只有+(做法),才+(目的)。即应该采取上述做法。

比重增长量的计算是行测资料分析的难点之一,这类题目公式复杂,需要查找多个数据代入公式进行求解,但是这种题目虽然看起来列式复杂,计算的时候却可以通过技巧快速解决,我们把它分为“三步走”,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如何三步解决比重增长量问题。

何为比重增长量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我们可得比重的增长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当我们看到题目中问到“某年xxx占xxx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下降几个百分点?”形式的问法时能够确定,这是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作差的结果,即比重的增长量。

结合材料中的相关数据通常会已知现期的部分量(a)、现期的整体量(b)、部分量的增长率可以进一步表示出现期比重为最后我们对这个公式进行整理化简,可得这就是我们求解比重增长量的公式。

何为“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大小关系,先判断比重的变化情况,排除错误答案

第二步:计算增长率差值的绝对值,最终结果小于这一差值的绝对值

第三步:若无法选出答案,再结合现期比重去估算结果

应用

例1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我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性支出1685元,比上年增长16.1%。

问:2018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全国的比重比上年约( )

a.上升7.7个百分点 b.降低7.7个百分点

c.上升0.6个百分点 d.降低0.6个百分点

【中公解析】c。题干时间是2018年和材料一致,指标是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占”字出现,判定是比重的考点,又与上年进行比较,结合选项,上升和下降即为增长,而百分点是单位,增长加单位即为增长量,结合前面判断的比重,故本题考查比重的增长量。结合材料给出的数据,直接套公式:比重增长量=即可,根据“三步走”解题,第一步:16.1%大于8.4%,故比重上升,排除b、d选项,第二步:计算结果肯定小于7.7个百分点,故结合选项选c即可。

例2

2015年第一季度,某省省级及以上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2.85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一季度,全省园区共实现利润279.54亿元,同比增长11.1%。上缴税金223.87亿元,同比增长14.1%。

问:2015年第一季度,该省园区企业上缴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 )

a.上升了0.1个百分点 b.上升了2.1个百分点

c.下降了0.1个百分点 d.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中公解析】a。题干时间是2015年第一季度和材料一致,指标是省园区企业上缴税金,“占”字出现,判定是比重相关考点,又与上年进行比较,结合选项,上升和下降即为增长,而百分点是单位,增长加单位即为增长量,结合前面判断的比重,故本题考查比重的增长量。结合材料给出的数据,直接套公式:增长量即可。根据“三步走”解题,第一步: 14.1%大于11%,故比重上升,排除c、d选项,第二步:此时a、b都小于这一数值,第三步:代入公式取前两位有效数字计算:故结合选项选a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比重增长量计算的“三步走”,希望大家能够勤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想要在公考申论中站稳脚跟,作为万题之母的归纳概括,是广大考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能够将归纳概括学习熟烂于心,那公考一路必将一路亮灯,畅通无阻。那么接下来就是广大考生面临的问题了,如何更好地掌握归纳概括?如何在归纳概括中总结方法,提高技巧?在以后面对归纳概括时,能够下笔如有神,今天中公教育就教大家掌握一下归纳概括的使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接下来从审题-找点-加工-书写。这四个步骤开始深入了解归纳概括的使用技巧,但是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重点展示审题中的重难点,学会将题目审清楚,这是做题的重中之重。

【审题】 题型 问数 字数 要求 问数 对象

1.题型 :

一是常规 归纳 总结 指出 简述

二是复杂 谈谈……影响 分析……的原因(难)

例如 材料:农村妇女成为赌博的主力军。

不良风气:赌博 ——原因 分析: 缺乏文娱活动

2.对象 :

常规对象:问题 原因 影响 对策 成绩

非常规对象:新变化 转变 缺失(学会理解化抽象为具体)

3.问数 :并、及和 2问 (如果是同类词 1问 )

如:责任与担当- 属于同类词语,选择当作一问。

4.字数 :150 或300(看清楚字数选择答案)

材料:90后的父母有很强经济能力和人脉关系,不仅不要孩子照顾,而且可以劳动自养,无后顾之忧,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150答案展示:90后父母实力强,无后顾之忧。

300答案展示:90后父母经济能力和人脉关系强,劳动自养,无后顾之忧,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5.范围范围 - 限定范围

例如:2016江西省考

假定你是有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准备将“比逗咖啡”的创业经验向广大学生进行推介。请根据“材料3—5”,归纳总结“比逗咖啡馆”的主要成功经验。

建议 :该题目的比逗咖啡馆只在材料5中体现,材料5重点看,材料3、4粗略地看,看范围是结合对象。

6.要求 -评分标准

基本评分标准:准确 词 义 全面 多写关键词 条理 分点书写

特殊评分标准:总结有深度 观点明确 学会将关键词提前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建议大家可以在作答归纳概括题目时能够按照这个思路,学会看懂题干,进入找点环节,展示完美的答案。

行测片段阅读中的转折文段,很多同学做起来慢,没有方法技巧,还有一些考生机械式做题。其实,这类题型掌握透彻才是根本,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片段阅读的转折文段一探究竟。

第一种最常见的形式是:提出观点+转折词+直接反驳前文观点,选择答案:转折之后是重点。

例题

互联网时代,地球是平的,这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联系的互联世界中,已经冲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用户的管理方式和本地诉求也不尽相同,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赢得一片广阔的市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在互联网时代:

a.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是竞争的关键

b.世界因技术而紧密联系

c.信息技术的飞跃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d.互联网产品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中公解析】a。文段第一句话提出互联网时代已经冲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接着以“然而”作转折指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用户的管理方式和诉求也不相同,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所以全文重点在转折后即满足用户需求对竞争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这段文字意在说明,b选项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c、d不是这段文字论述的内容。

由于第一种行文考察的比较多,所以很多同学看到转折词之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转折之后是重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第二种行文:提出观点+转折词+间接反驳前文观点,选择答案:反驳前文观点。

例题

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况

b.“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c.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中公解析】a。首先提出一些人的观点:吃“顶花带刺”的黄瓜可以引起性早熟。后面紧跟着出现转折词“事实上”,转折前后内容成反义,分别从黄瓜自身特性以及氯吡脲两个方面说明儿童吃顶花带刺的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a选项符合主旨,b选项属于转折后的内容,脱离前文,c选项生理机制安全和性早熟对比扩大范围,且非主旨,d选项仅仅是反驳理由的其中一个。

第三种行文:转折前后进行话题对比,选择答案:转折前后归纳概括。

例题

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中公解析】c。文段首先提出,如果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古籍文献不适宜向公众开放,接着通过但是转折强调,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应该向公众开放,所以全文转折前后进行话题对比,强调是否开放不确定。ab文段没提及,c符合主旨,d对应转折前内容,且更应受到重视,没有提到。

所以,对于转折文段而言,不仅仅只有转折之后是重点,还存在着两种行文结构,所以需要仔细分析好文段结构。

专题推荐

进入关怀模式